最近天气炎热,有些省市甚至达到40℃以上的高温,在这种高温天气要十分注意浸渗液的防护,因为由于它遇热聚合的特性,也有不少客户吃过浸渗液在槽内固化的苦头。

以下某客户案例:
事故经过:
某客户现场,由于员工疏忽,浸渗后没有排空液体,产品+浸渗筐一起浸泡在浸渗液中一晚,次日上班发现,已完全固化于浸渗罐内。
造成后果:
①浪费了1吨多浸渗液。
②固化后液体非常难处理,因为其耐酸碱,耐高温的性质。必须用电钻钻开固化层,粉碎固化物进行处理,
粉碎过程难度大,烟尘异味重,实难清理。
③可能导致浸渗罐内产品报废。
事故原因:
浸渗液是一种甲基丙烯酸液体,遇热/隔绝氧气都容易固化。
连日的高温,加之铁产品、不锈钢笼筐浸泡其中,一定程度加速了固化机制,导致事故发生。
预防及对策:
①低温储存!低温储存!低温储存!(最佳储存温度为16℃~19℃冷库中)
②浸渗后立即将液体排回储液箱保存。(储液箱要常开制冷剂,并定期鼓气装置)
③加工闲时,注意做空运转(1次/日),让底部浸渗液循环接触到空气。
④定期取样检测液体粘度等指标,防患于未然。